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俄而雪骤④,公欣然⑤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兄子胡儿⑦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⑧。”兄女曰:“未若⑨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⑩,左将军王凝之⑪妻也。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④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迅速。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何所似:像什么。
⑦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⑧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⑨未若:不如比作。
⑩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⑪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
⑫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过中不至④,太丘舍去⑤,去后乃至⑥。元方⑦时年七岁,门外戏⑧。客问元方:“尊君⑨在不⑩?”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⑪!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⑫。”元方曰:“君⑬与家君⑭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⑮;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⑯。”友人惭,下车引⑰之,元方入门不顾⑱。
①陈太丘:即陈寔(104年—186年或187年),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④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至:到。
⑤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⑥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达。
⑦元方:即陈纪(129年—199年),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⑧戏:玩耍,游戏。
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⑩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⑪非人哉:真不是君子啊!非:不是。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人:指君子
⑫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⑬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⑭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⑮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⑯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⑰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⑱顾:回头看。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
4、省略句:待君久不至,已去。
5、感叹句:非人哉。
1、《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哪句?
答: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3、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尊君在不”的中的“尊君”指的对象是?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即“令尊”,指代陈太丘。
(2)”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君”、“家君”指的对象是?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即“您”,指代友人。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4、《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
5、《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做人要重礼守信。
《咏雪》古今异义字
1、儿女
古义:家中的子侄辈。
今义:子女。
2、文义
古义:家中的子侄辈。
今义:子女。
3、因
古义:家中的子侄辈。
今义:子女。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今异义字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3、引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3、顾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
©2024 世说新语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