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经 > 第84篇:山有扶苏

诗经第84篇:《山有扶苏》

2022-12-10 10:40:43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84首诗。《山有扶苏》全文共86字,是一首四言诗。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朗读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全文注音版

  • shān

    yǒu

  •  [

    xiān

    qín

     ]

    shī

    jīng

  • shān

    yǒu

     

    yǒu

    huá

     

  • jiàn

     

    nǎi

    jiàn

    kuáng

     

  • shān

    yǒu

    qiáo

    sōng

     

    yǒu

    yóu

    lóng

     

  • jiàn

    chōng

     

    nǎi

    jiàn

    jiǎo

    tóng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全文翻译

山上长着扶苏树,低湿水沼中开着荷花。没有看到俊美的子都,却看到举止轻狂之人。

山上长着高大的松树,低湿水沼中生有荭草。没有看到善美的子充,却看到面容姣美的少年。

诗经第84篇山有扶苏全文注释

1、扶苏:一种小型树木,一说为桑树。

2、隰:低湿之地。

3、荷华:即荷花,“华”同“花”。

4、子都:公孙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字子都,公子吕之子,相貌英俊。此处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5、狂且:举止轻狂之人。且,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拙、钝义。

6、桥松:高大的松树。桥,通“乔”,高大。

7、游龙:植物名,又名荭草、红蓼等,可作观赏植物或入药。

8、子充:郑国人,相貌俊美,此处亦为美男子代称。

9、狡童:姣美的少年,“狡”通“姣”。

诗经第84篇山有扶苏全文鉴赏

关于《山有扶苏》这首诗的主旨,古今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毛诗序》承袭上篇《有女同车》,判定此诗是对公子忽的讽刺,运用反语以体现其“所美非美然”之旨,朱熹《诗集传》则认为《山有扶苏》这首诗所写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外还有“巧妻恨拙夫”说、“女子遇恶少”说、“女子怨无偶”说等。现代学者多倾向于朱熹的观点,但反对其“淫女”的定性,认为《山有扶苏》呈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以戏谑口吻与爱人欢会嬉闹的场景。

《山有扶苏》这首诗共有二章,每章四句,皆运用叠咏手法。《山有扶苏》各章首句分别以山上“扶苏”“桥松”起兴,次句分别以“隰”中“荷华”“游龙”起兴,一共提到了四种植物。山上和“隰”里各两种植物,前者陆生,后者水生;前者高大,后者微小;前者青翠,后者泛红。这种错落有致、相互映衬的布景确实匠心独运,使得诗句间顿时显现出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来。《山有扶苏》的各章后二句都是相同句式,采用正反对照的手法彰明主题。子都是仪容俊美的象征,与之对应的是举止轻狂的“狂且”;子充是品德贤良之人,与之对应的是徒有其表的“狡童”。在这两组对比之下,可以看到诗人的用意是褒“容美且德良”,贬“轻狂而不实”。如果认为此诗为女子戏谑情人之诗,那么“狂且”“狡童”二词都带上“假贬”意味。然而从逻辑性和文化习惯而言,以“狡童”用作“假褒”尚可理解,而用作“假贬”则令人费解,因为“假贬”之词往往本身就带有贬义。基于这一点,此处认为“狂且”“狡童”二词为讽刺之辞。

《山有扶苏》用语平实,构思精巧,工于布景起兴,善用对照反衬。虽然《山有扶苏》这首诗只有短短八句,却佳句频出,意蕴深藏,诚为刺咏诗中的名作。

评论一下

世说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