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古籍 > 孝经 > 诸侯

孝经第三章:《诸侯》

2022-12-22 08:10:18

《诸侯》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的第三章。《诸侯》这一章是说明诸侯的孝道。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吃穿用度,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以下是孝经诸侯章第三原文带拼音朗读及译文、注释,欢迎阅读。

孝经第三章诸侯原文朗读

孝经诸侯章原文带拼音版

zài

shàng

jiāo

gāo

ér

wēi

zhì

jié

jǐn

mǎn

ér

gāo

ér

wēi

suǒ

cháng

shǒu

guì

mǎn

ér

suǒ

cháng

shǒu

guì

shēn

rán

hòu

néng

bǎo

shè

ér

mín

rén

gài

zhū

hóu

zhī

xiào

shī

yún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lín

shēn

yuān

bīng

孝经第三章诸侯译文

身为诸侯,位于众人之上而不骄傲自大,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有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自身及家国的安全,并使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孝经第三章诸侯全文注释

1、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所分封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

2、在上不骄:在上,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而在万民之上。骄,自满,自高自大。《群书治要》郑注言:“敬上爱下,谓之不骄。”

3、高而不危:高,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危,危险。此接上句,意思是说,诸侯居于万民之上的崇高地位,如果能不自高自大,就不会发生危险。

4、制节谨度:制节,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谦逊谨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5、满而不溢:国库充实,但生活仍然应该节俭有度,不可奢侈浪费。满,充满,这里指国库充实,钱财很多。溢,水充满容器而漫出。这里指奢侈、浪费。

6、长守贵: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贵,指政治地位高。

7、长守富:长久地守住财富。富,指钱财多。

8、社稷:社,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社稷的权力;天子、诸侯失去其国,即失去了祭祀社稷的权力。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9、和其民人:使人民和睦相处。和,动词,使和睦。民人,即人民,百姓。

10、《诗》:即《诗经》。汉代以前《诗经》只称为《诗》;汉武帝尊崇儒学,重视儒家著作,为《诗》加上‘经’字,称为《诗经》。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如同是身处深潭边上,惟恐掉下去,脚踏薄冰之上,惟恐陷进去。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谨慎的样子。临,靠近。渊,深水,深潭。履,踏,踩。

孝经第三章诸侯解读

《诸侯》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

诸侯的地位,虽较次于天子,但为一国或一地方的首长,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远,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谦恭下士,而无骄傲自大之气,地位虽高,也没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然满则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则去切实执行,那库存虽然充盈,不浪费,自然不至于溢流。

地位很高,没有丝毫的危殆,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爵位。财物充裕,运用恰当,虽满而不至于浪费,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富有。

诸侯能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样的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孔子引述诗经小雅篇小旻章的这一段话说:一个身任诸侯职位的大员,常常要警戒畏惧,谨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进了深渊,时时有灭顶的危险。又像践踏在薄冰之上,时时有陷入冰窟的危虑。

评论一下

世说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